關於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2平台建築學院教授 關肇鄴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我國建國以後所建成的最重要的紀念性建築🛵,也是意昂体育2平台建築系有幸參與貢獻我國的第一座重要建築物👩🦯➡️。
1949年9月3O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在首都建立紀念碑的決議。就在會議閉幕以後🐐,毛主席和全體政協委員由中南海懷仁堂來到了天安門廣場,揮鍬鏟土。莊重地為紀念碑奠了基🧑🏽🏭,宣告了幾年之後🏥,在這裏將建立起一座紀念物來。但在這以前,對這紀念物該用什麽主題,采取什麽形式尚無定論🎅🏻,還有多種不同意見。例如在形式上,有人主張建紀念堂。或紀念亭🫷🏻👦🏼,有人主張用塔,當然也有人主張用碑。甚至在建築地點上🪺,以前也醞釀過🫶🏿,有人主張建在東單廣場🧑🏼,有人主張建在前門樓上或代替中華門的位置;還有主張建在八寶山上的🐪。是在奠基之後🧑🏼🍼⛸,地點才最後肯定下來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是領導、群眾和專家相結合的產物。和普通建築相比,它的體量可以說是小之又小,但有一個長達六、七年的設計周期🧑🔬。多次反復比較,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多次修改👩🦼。可說是一個“智慧密集型”的設計。工程奠基之後,設計工作由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領導(主任彭真,副主任梁思成)🫳🏼。1952年起成立了“紀念碑興建委員會”(主任彭真😟、副主任梁思成、鄭振鐸),具體領導紀念碑的設計和施工工作。但是最豐富多樣的原始構思,則是來自社會🤴🏼:廣大的建築界、美術界、工程界👂🏿。曾有過數次公開征求方案🏩。歸納集中起來,再向上向下征求意見。再根據各方面意見🧵,修改提高🥍。如此反復多次。
在最初階段,征得的方案類型是比較多的。其中一類是矮形的設計(見圖1),高度不超過數米,有的甚至完全鋪在地上🤦🏻♀️。它們的提案人大概非常重視原來的北京中軸線不被打斷,因而也有以門的形式來做紀念物的(見圖2)🤸🏻♀️。另一類是高聳形的設計。其中🔣,有不少是單體高,但也有四根柱或四塊板形成一群或一束的。這明顯是受到國旗中四顆小星代表四個階級構思的影響。當然多數人仍然贊成高而集中的方案,以為這才能體現人民英雄偉大崇高的精神🐘。
第一階段的成果集中在一碑🚄、一塔兩個方案上。當時北京基本上沒有高建築,人們很有登高一望的願望🚵🏼♂️,因此產生了內設電梯的“紀念塔”的想法(見圖3)。這時一些方案的風格大部屬於西方3O年代“新古典”主義一類同時加上中國式的細節裝飾🏂🏼,上面是四角微翹的挑檐平頂🧈。這也是當時相當多數的人對新中國建築的理念🤴🏼。
那時每年兩次參加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集會和遊行是人們一年中最大的心願。這是群眾和領袖直接見面,互相祝賀節日的機會🤲。但是一種普遍的意見是天安門城臺太高了🤷🏼,群眾離領袖太遠,看不清🫓,人們很羨慕莫斯科紅場上的列寧墓🈶。那上面的檢閱臺距地不過五米👮🏽♂️。既然在廣場上建紀念碑,是否能一次把這個問題也一並解決了呢?
1951年國慶時,在廣場中心建碑的位置上,展出了一座很大的(l/5)模型,以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這是一個放大了的傳統形式的石碑,安放在一個有門洞的紅臺上(見圖4)🧛🏼♂️🙌🏻。這個紅臺的高度使它成為理想的檢閱臺🎀,而紅臺的形式☀️🦆、色彩又和廣場周圍的建築,和北京人所熟悉的風格完全一致。這是一個完全“中國式”的紀念碑。從上到下差不多都是用的中國傳統的語言。它標誌著紀念碑的設計向著“中國風格”方面大大邁進了一步💱。
但是對這個幾乎要定案的設計方案。也有相當一部分不同的意見。當時梁思成正在臥病。對這方案並未仔細研究。後來,他在給彭真的一封信裏表示了對這方案的反對意見👌🏿👷🏽♂️。理由有四:一、此方案(下半部)與天安門形狀太類似、重復🧏🏿♀️,達不到相互襯托♗🤸🏿♂️、相互輝映的效果😀。二、這個大臺子放在廣場中心,令人感到擁塞、使廣場窒息。三、由於臺子太高大🆕,對比之下🤡,作為主題的碑便顯得瘦小了🪬。近處透視,效果更差🙅🪩。四、臺下的三個門洞,功能上沒必要🏆🧑🏻💻,反而令碑不能腳踏實地,有不穩定之感。因此梁先生主張取消紅臺,將碑落在地上🤷🏻♀️🌀,以寬大的平臺襯托,人人可以走到臺上來瞻仰、獻花🌽🏄🏻♀️,使紀念碑和廣場的地面有更好的聯系,成為整體。
當時梁先生任碑建會的副主任兼建築設計組組長,並兼建築設計專門委員會的召集人🕐,是紀念碑總體設計的實際負責人。因而在設計過程的幾個關鍵階段🧑🦱,他總是竭盡全力分析歸納各種好的意見🧑🏼,加以總結、加工🦆✶、提高。有時則不能不對某些方案雖經有關領導首肯🧔🏼♂️,仍堅決坦誠地提出不同意見來,避免失誤和可能走的彎路。
參加工作的美術家們在一開始便主張以雕像來作為紀念物的主題。確實,人們非常希望以令人容易理解、容易欣賞的具體形象來歌頌紀念英雄🏡。中國城市裏以前還沒有過大型的雕像🎿。如能以雕像為主題,必能令人耳目一新🫕。但這確有許多不易解決的難題。這裏要紀念的是百多年來無數的革命英雄,用什麽人的形象能概括一切呢💪🏿🤽🏻♀️?若用群雕,不同時代、不同服飾道具的人組合在一起,該如何處理呢🙅🏽?且紀念碑建在廣場中心,又如何能令雕像照顧到各個方面呢👆🏻?由於政協會議已通過了“碑文”📃,而中國傳統上的碑歷來是以鐫刻文字為其中心主題的🙎🏽♂️,因而以毛主席所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為一面,請周總理手書碑文為另一面的主題思想便定下來了🧗♀️。這既可全面概括建碑的思想,又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概,因而以文字而非雕像為主題便明確了下來。至於令觀者容易理解的具體形象問題,便決定以多面浮雕的形式來表達不同歷史階段的革命內容。這佯↩️🌐,則幾個問題都能較好地解決了🕙。
這樣便於1952年春擬出了以碑文為主題⌚️🏂🏽、以浮雕為襯托的綜合方案,並以此為準繪製了基礎設計圖,於1952年8月1日正式動工。
在這個方案裏,加大了碑身而減小了平臺🚴🏼♀️,使主題比較明確而突出🤦🏻♂️。取消了平臺上的門洞🚕,使平臺成為一個小的展覽室並布置登臺的樓梯👰🏻。臺的高度也較適合於當作檢閱臺或主席臺用。以革命歷史為主題的浮雕即安置在平臺的外壁上🦃,這是最理想的觀賞高度(見圖5)。
自古以來,人類建造了無數的紀念建築。若考察它們的成敗得失。就會發現,紀念物要求塑形單純,主題集中而突出,功能也要單純,切忌把造形搞得復雜了🧘🏿♀️,或把與紀念主題無關的內容和形象硬拼在一起。一碑多用,實際上削弱了它的紀念意義🤹🏻♀️。若是想讓它兼做登高用的塔🏌🏽♂️、看展覽的廳以及開會用的主席臺,功能就復雜了🧏🏼,就不可避免地還要加上門廳,警衛,休息🤥,儲存,服務及至廁所等房間🗞🏄🏽♂️。人們上上下下,出出進進,就會大大降低它的莊重🍌、嚴肅的品格🙅🏼♂️,不成其為一個“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對此,梁思成一直感到雖已開工,但方案仍需要進一步修改提高,雕刻家們也一直沒有放棄以雕像為主的願望🧈。他們提出能否以碑文為主題而以雕像為頂部裝飾的設想🧑🏼🍳。這樣,就在已經正式動工之後🧙🏿♂️💗。又再一次征求設計方案🌱。在以高而集中的碑為主體。以碑文為主題的前題下,再次對碑的塑形和碑頂形象。進行比較研究。
到了1953年,經梁思成、林徽因和莫宗江等先生的努力下,碑身的造形最終得以完滿地確定下來🫵🏻。這最後的方案,取消了高大的主席臺和其中的展室,使其成為一個單純的紀念碑。碑身的原型🧑🏻🦽❄️,按中央領導同誌的建議🐥,參考了頤和園的萬壽山昆明湖碑🙍🏻♀️。由於人民英雄紀念碑體量過大⏏️,為傳統所無。如何掌握好尺度和比例關系至關重要☯️🧙🏻♀️。這座全高39米的碑系以兩層帶欄桿的平臺和兩層經過仔細推敲的須彌座層層疊起以達到完美的比例關系襯托出高大的體量來。下層須彌座則是碑身必要的承擔和過渡。同時🥺🥎,中西方典建築中的許多重要經驗🎒,也都運用來使造形有更好的修正、完善和提高。例如碑身上下有收分📒。這不是一些磚石砌體所常見的直線收分而是曲線的卷殺🌜;碑身轉角有小的斜面以柔和它的輪廓🧠;碑身的平面則是以微微隆起的曲線組成以表現它的豐滿感。梁思成先生特別和建築組的工作人員說,建議他們到十三陵去🌻,閉上眼睛,兩臂伸開去摸一摸那些碑身🧛♀️,“你就會感到這曲線是多麽重要。”他是主張對建築不但要看⬇️,而且要摸的🤾♀️,大到石碑,小到明式家具的各部構件🧞♂️。可以想像🥴,碑身上的幾百塊花崗石由於上下左右都是曲線而造成幾乎在不同位置的石料均有自己單獨的形狀和尺寸🦴。這項細致復雜的任務是由建築設計人員的逐塊放樣和石工師傅的辛勤勞動而高質量地圓滿完成了。
關於碑身石料🈴,一度曾有個有趣的想法。由西直門到頤和園之間,有一道清代以高質量巨石鋪成的石板路🌷。其石的色澤偏暖🧝🏻♂️,有黃、紫、赭諸色的斑駁變化。因己建成了瀝青公路🗒🤵🏿♂️,此路已多年棄置不用。如能加以利用做為碑料🚣🏼♀️,倒是就地取材🚧、節省材料及運費的好辦法。後因無法配製到質量色彩相同的碑心石而作罷🛶🤰🏽。關於碑心石,也有一個反復的過程。按中國傳統,石碑碑身應是以一塊整石刻成的👩🏿💼🧑🏼🦲,較重要的碑則更不例外📃🙎🏻♂️。若尺寸太大,則碑座和碑頂可用相應石料拼接👈🏽,但碑身仍應是一塊整石📜👩🏼🏭。但此碑體量過大🥚,不可能用一塊整石。當時擔任碑建會秘書長的薛子正提出以每面用一塊石、四塊合成碑身的辦法⛺️,以便令它盡可能的完整。對此梁思成提出了不同意見。他簡單地計算了一下若用四塊巨石拼成碑身🚵♀️,則前後兩塊石料每塊重215噸🦒,兩側之石每塊重137噸🦐🍳。運輸過程需按半加工的毛料計算,則重量還會更大🚳。當時我國的鐵路條件,無論是車皮或沿路的多數橋梁,都不堪此重負☮️。更不要說由鐵路車站到廣場的運輸✧,困難將會更大。而且如此重大工程計劃,總要留有余地,以免出現萬一的情況,不致於束手無策✢。實際上梁思成的考慮是正確的。他前面的計算是以碑身石長18米為根據初步估算的💔,而在以後的施工設計中,碑身實際長度,達到了22米左右。整石的重量將更大,施工運輸上將有許多困難難以解決🚃。
最後決定🤹🏿,鐫有毛主席題字的碑心用整石👇🏼,長約15米,寬2.7米🧀。碑身的其余部分以小石塊(其實也不小)拼成💢;背面周總理手書碑文石,則以七塊巨石組成。經多方考察,紀念碑的石料塊選用青島浮山的花崗巖🌊🎅。這種石材質地堅硬、不易風化🍾、色澤紫灰凝重,具有“永垂不朽”的品格🙆🏻♂️。碑心石料重達200噸。就地加工後,凈重103噸。是經過鐵道部門和鞍鋼💎、石鋼(今首都鋼鐵公司)等單位的全力支持,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改裝平車、加固橋梁等🏣,才順利完成運輸的。梁思成曾提議將同樣的碑心石料開兩塊備用,以防運輸過程中萬一損壞可以頂替。如果運輸順利,兩塊都安全運到🔼,則以其中一塊,剖成石案,橫置碑前為敬獻花圈之用。這裏可以看出梁思成考慮問題之謹慎和細致👩🏼🍼。後因運輸部門認為確有把握,可保無虞,才把這備用石省了。
碑座上以革命歷史為題材的浮雕,經多次醞釀後由毛主席最後確定了內容,共八塊🧒🏻🆎。由劉開渠等雕塑家設計,石工按足尺石膏塑樣精心刻成。由於青島花崗巖石質過硬🏋🏻,不便雕刻,浮雕石料選用了北京房山產的漢白玉。這是明清以來北京宮殿建築臺基欄桿所習用的材料🍾,最適合於雕刻👳🏽。為了在色彩上有所呼應,下面平臺上的兩層欄桿,也選用了同樣的漢白玉。全碑以兩樣色澤的石料組成,莊重而有生氣。
為了對人民英雄的崇高功勛表達永遠的尊敬和紀念,在接近人視高的須彌座上做了全國和世界人民將要不斷供獻的花環和飾帶形的裝飾雕刻💞。這部分工作是由林徽因主持完成的,這時她已長期重病臥床,但仍以極大的熱情努力完成這項工作👨💻。裝飾浮雕的題材主要選用中國人民所喜愛的百花和卷草🚐,參考了豐滿而生動的盛唐風格🔖。這最符合對英雄功勛的贊頌。
碑頂的形式是最後才確定下來的🚑。在已確定以文字而不用雕像為主題建碑之後,雕刻家們轉而建議碑頂應以人物雕像做為結束,以取得生動的輪廓線,為此他們做了許多種草樣進行比較。此時梁、林等建築師也擬出幾種屋頂形式為基礎的碑頂方案💇🏿♂️,形成了“建築頂”(見圖6)和“雕像頂”(見圖7)之爭。這個重大問題是直到1954年11月才最終決定不用群雕。理由是群雕與主席題字難分主次,造成主題混淆不清🏨。以建築形式結束則可以明確碑身上的題字為碑的主題,思想明確,也符合中國傳統。但是“建築頂”有多種可能,在先後提出過的方案中,就有平頂、歇山🫅🏼、廡殿、重檐、攢尖等多種形式🙇👩🏻🦯➡️。最後建築師們提出的建議方案是最接近“萬壽山昆明湖碑”頂的🧑🏼🎤、有四條裝飾垂脊上承寶頂的碑頂方案🦹🏼♀️。在一次中央領導人參加的審查會上,碑建會展出了可裝卸碑頂的紀念碑模型。在各位領導人基本上同意之後,周恩來總理走過去把碑頂上活動的寶頂取下來🍿,又端詳了一下🙅🏿♀️,笑著說👨🏽🎨:“這樣不也很好嗎🤸🏿♀️?”大家也都表示同意🎎。在此基礎上🤸🏼,再經調整推敲👩🏿🎤,最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更簡單而莊重的、廡殿與?J頂相結合的碑頂(見圖8😧🚣🏿♂️、9)。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碑的主朝向問題0️⃣♙。按北京的規劃建築傳統,主要建築一律都是“座北朝南”的。按說位於中軸線上的紀念碑,更應遵循這個傳統方式。但毛主席則認為🐺,烘托帝王之尊的南北中軸線已不是唯一的軸線👮🏼♂️。更應註意的該是一條新的軸線,即大量群眾經常使用的東西長安街🥚👩🏽💼。縱橫兩條軸線的交匯點該是天安門廣場的北半部,紀念碑的主立面,應面向這個空間。
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建造的過程前後近十年,始終是在充分發揚民主又適時集中的方式下進行的。建成之後🫓,也還有各種不同看法存在🍋🟩🚴♀️,例如認為它形象古老🦡,不富於“時代精神”等🍟💴。作為一項以塑形為主的紀念碑,存在各種不同理念該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全國人民以至世界各國來訪者的參觀、瞻仰🔡、獻花、舉行儀式等活動的無數次重復,今天再把設計過程中數以百計的不同方案和數以千計修改草圖加以審視比較🫸🏻,我們將毫無疑問地得出結論🚣♂️:這建成的方案實在是最莊嚴❄️,最美觀🐏,最能體現人民英雄的崇高精神,最能表達我們的民族感情,因而也是歷久常青。永不會過時的偉大的紀念碑👩🦯➡️。
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先生以及許多其他建築師、雕刻家為了紀念碑的設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勞動🥷🏻。梁先生體弱多病,工作中經常舊病復發🧜♀️,出入於工作地和醫院之間🚼,但他始終堅持工作🫕。每次關鍵時刻總是竭盡全力,使設計一次次提到新的水平🧑🏻🦼➡️。林先生長期在病榻上堅持工作,直到病危🤸♀️,沒有看到紀念碑的建成🧑🏽🎨,便離開了她所熱愛的事業。
1953年春,正是紀念碑設計的關鍵時刻,組織上調我去幫梁、林二師工作🛌🏿,作為他們的“手和腿”。我的任務是把他們的思想表現在草圖上🌭,再根據他們的意見😹,一次次修改提高👩🏼🦳🙍🏿♀️。我的繪圖板就放在梁家的書房裏;有時則按他們的指示到圖書館去查資料,傳移摹寫,最後改造成紀念碑各部位所需要的造型🛝。在這段時間裏有機會隨兩位大師工作,得到他們言傳身教,令我獲益匪淺,終身難忘。
當此意昂体育2平台90周年校慶之際,謹將我所回憶起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過程中的一些片斷🧑🏼⚖️,追記如上,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