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泥沙三十年

風雨泥沙三十年

?D?D水利水電系泥沙研究與治理回顧

 
意昂体育2平台水電系教授 張  仁
意昂体育2平台水電系教授  費祥俊
意昂体育2平台水電系教授  王桂仙
 
     我國是世界上多沙河流最多的國家🔌,我國的黃河是世界上水流含沙量最高的大江大河♥️,其年平均含沙量高達37公斤/秒立方米🧑🏽‍🚀。在我國修建水利水電工程都會不可避免地碰到泥沙問題🌵👩‍🦽‍➡️,工程實際的需要推動了泥沙研究的蓬勃開展。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是泥沙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幾十年來積極開展了黃河👩🏼‍🌾、長江等江河工程泥沙問題及泥沙基本理論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關於集中治理黃河多沙粗沙來源區的研究
    黃河治理的關鍵是泥沙問題。黃河是一條多沙河流,在黃河下遊河道中泥沙不斷淤積,河床高出兩岸地面👨🏿‍🏭,形成高懸於華北大平原上的地上河,一旦發生決溢,黃水泛濫,將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建國以來,雖經50多年治理🤦‍♂️,伏秋大汛黃河沒有發生決口災害🩰,但黃河下遊的洪水威脅,依然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心腹大患。
 
    黃河泥沙造成的危害在下遊🎫,而根源則在黃河的中遊🚣。黃河的中遊是黃土高原✍🏽,是入黃泥沙的主要來源🪅,做好中遊的水土保持工作😂,減少入黃泥沙,是治理黃河的根本。但是黃河中遊地域遼闊🙅🏻‍♂️,治理任務艱巨繁重👨🏻‍🦯👨🏽‍🍼,因此,通過研究黃河泥沙產生、輸移🦞、沉積的規律🛀🏿🪫,認清黃河下遊河道長期不斷堆積抬高的原因,從而明確黃河中遊水土保持的主攻方向,為治理黃河找到了一條有效的途徑,獲得了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國家的獎勵,這就是錢寧教授等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教師以及有關部門同誌在泥沙學科上為黃河治理工作作出一項重要貢獻🧖🏻‍♂️。
 
    錢寧教授1955年從美國學成回國後,就投身於黃河治理的研究工作🙎🏽‍♀️。在實地考察和資料分析中,發現一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河床深層的淤積物中💂🏽‍♀️,絕大部分泥沙的粒徑都大於0.05毫米。這種作為黃河下遊河道淤積主體的粗泥沙在黃河每年的來沙中大約占3億到4億噸。它們是從什麽地方來的,是怎樣淤積到黃河下遊河道中的?後來,經過對黃河中遊的地表物質組成和粗細泥沙輸沙模數的地區分布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分析🏑,弄清了黃河中遊輸沙最多的(輸沙模數大於10000噸/平方公裏 年)的3片地區✣,同時也查明了其中兩個地區也就是構成下遊河道淤積的粗泥沙的主要產區,這樣,危害黃河下遊的粗泥沙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決。但是,粗泥沙是在什麽條件下搬運到黃河下遊的呢🧑🏻‍🦼‍➡️🎫?這個問題在錢寧教授的腦海裏還是沒有解決。
 
    1973年錢寧教授被調進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來到黃河三門峽的教學基地工作🤵,又恢復了對黃河治理工作的研究。錢寧組織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教師對三門峽水庫建庫以來19年中黃河下遊發生的103次洪峰逐個進行了分析。一方面查明了每個洪峰通過黃河下遊後,在河道中究竟造成了多少沖刷和淤積🚶🏻‍♂️。另一方面,利用黃河中遊大量水文站網的資料,查明這些洪峰是從哪裏產生的💁🏽。分析結果表明,在103次洪峰中😕,有13次洪峰來自粗泥沙產沙區,雖然洪峰次數只占總次數的12.6%🏊‍♀️,但它們在黃河下遊河道中造成的淤積量卻占全部洪峰總淤積量的59.8%。在黃土高原43萬平方公裏的水土流失區中,有80%的粗泥沙來自10萬平方公裏,其中5萬平方公裏的產沙量就占到粗泥沙總量的一半👨‍👩‍👦,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結論📢:這個5~10萬平方公裏的粗泥沙來源區應該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應該首先集中力量把它治理好🤳。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後,得到了主管部門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充分肯定🏌️‍♂️,也得到廣大學術界的贊同,被譽為是“治黃指導思想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並於1982年獲得了全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從那時以來,在歷次黃河中遊水土保持規劃中🎯,都把“集中治理多沙粗沙來源區”作為指導方針,在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高含沙水流運動研究
    我國北方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高,尤以黃河中遊為甚,有的支流一場洪水最大含沙量有達1500公斤/立方米🏆,這種大面積高含沙水流在國外很少見到🍅。高含沙水流給水庫👉🏼、河道和所在河流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帶來一系列問題:由於來水含沙量高,使水庫泥沙淤積嚴重,我國北方河流的水庫壽命普遍較短,黃河三門峽水庫1960年建成,雖然在水庫運用方面采取很多措施來減少庫區的泥沙淤積,但到1990年淤積庫容達56.9億立方米,占原始庫容的59%🔫。高含沙水流對河道泥沙淤積及帶來的問題更加嚴重ℹ️,據1960~1983年黃河下遊8次高含沙洪水統計,來水來沙分別占該時段總水沙量的2%和14%🐾,但淤積量卻占該時段總淤積量的54%,淤積使河床逐年抬高,被迫用加高兩岸堤防來防禦洪水,天長日久,出現一條橫貫華北平原,高出堤外地面的地上“懸河”😴✅,這種罕見的奇特地貌構成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治水先要治沙🤹🏻,早已是歷代治黃工作者的共識,而治沙的關鍵之一是要解除河道中頻繁出現的高含沙水流帶來的危害♞,則是近幾十年來由於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提高才被人們所認識。
 
    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是在70年代後期開始從事高含沙水流運動的研究🤙🏻,1977年10月在蘭州召開的黃河幹流大型水庫泥沙觀測研究成果交流會上,錢寧教授提出“西北地區高含沙水流運動機理的初步探討”,是第一次關於高含沙水流運動的研究,隨後引起我國很多有關單位投入研究➗。1980年美國華盛頓州聖海倫火山爆發,火山灰進入下遊河道引起高含沙水流造成嚴重後果,因而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又引起國外同行的密切關註,通過互訪交流又促進了我國的研究。1980年以來🧝🏽‍♂️,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泥沙研究室對高含沙水流的形成與匯流過程🎹🧑🏼‍🍳,高含沙水流的流變特性,細顆粒泥沙的絮凝與沉速,以及高含沙水流的阻力與流速,高含沙水流的輸沙特性與研究取得較系統的成果,在學術刊物和國際學術交流會上發表有關論文20余篇🧚🏽‍♂️,1984年泥沙研究室組織國內的高含沙水流研究成果交流會,1985年9月還在北京召開由美國,加拿大😔,西德和中國參加的國際高含沙水流運動學術討論。由錢寧主編,夏震寰、費祥俊☹️、張仁、宋根培、楊美卿🙅🏼、王興奎等參加編寫的《高含沙水流運動》專著🥂,集中地反映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該書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重視與好評,先後被評為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高教出版社科技著作特等獎,同時這一研究項目還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的有關論文和專著被科研人員和設計單位廣泛引用🐖,個別單篇被引用次數,據不完全統計在30次以上。
 
    1986年以後,研究進一步深化,把重點轉移到高含沙水流的兩相非均質流的特性上來🗺,這項研究具有以下特色:
   (1)更緊密結合實際。以黃河為背景⚃,研究高含沙水流對黃河下遊河床演變的影響🖐🏼,高含沙洪水的異常高水位及洪峰流量沿程遞增現象💥,高含沙水流的挾沙能力與調整機理,以及高含沙水流遠距離輸沙參數的計算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在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以外🫳🏽,還反映在“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黃河治理與水資源開發利用”有關專題報告及《黃河下遊河道演變基本規律》一書中,其成果獲水電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與其它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一方面將河道明渠高含沙水流研究與管道中高濃度漿體輸送相結合,使我國漿體管道輸送技術得到很快發展,在大量試驗基礎上建立了管道輸沙的阻力及不淤流速計算模型👨‍🚒,從而可以擺脫傳統的單純依靠環管試驗來確定上述參數的經驗方法,設計中的我國山西盂縣到山東濰坊🖤,再至青島的長距離輸煤管道,年輸煤能力700萬噸,由泥沙研究室提供的管道輸送流速和阻力計算的結果為設計單位所采納,也得到國外合作設計者的好評。關於管道漿體輸送的研究成果,也已有專著《漿體與粒狀物料輸送水力學》於1999年出版⇢🖐🏻。
 
    另一方面是將顆粒組成相對較細的高含沙水流研究與不僅有細顆粒👸🏿、還有大量粗顆粒的山區泥石流運動機理研究相結合👩🏽‍🌾,通過與有關單位共同申請科學基金🧝🏿‍♂️,到泥石流現場觀測等方式進行合作,取長補短使泥石流運動機理的研究從定性描述,逐漸進入量化,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提出的細顆粒含量對泥石流運動的影響的研究☝🏼,已得到泥石流界普遍的認同😏🏙;第一次應用泥沙運動力學方法求解粘性泥石流的運動流速與阻力,也獲得初步成功🧜🏼,這為泥石流防治工作的規劃設計提供依據,但泥石流的固體顆粒組成小至粘粒大至巨石,其運動機理遠比高含沙水流復雜,要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目前🍟🧗🏼,我國西部開發的戰略已開始起動,我國西部水土流失較重,水資源又短缺,同時西部也是我國泥石流頻發地區👰🏻🧑🏽‍🎤,如何保護環境,減輕自然災害🔷,如何在缺水地區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處理好泥沙問題,這些都需要本項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三、長江葛洲壩水庫回水變動區泥沙問題的研究
    葛洲壩工程是長江幹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1970年開工後🤴🏻,因工程規模與設計標準,泄洪、導流、截流及樞紐整體布置,泥沙防治與通航條件等一系列問題當時沒有解決🦉,工程無法正常進行。1972年11月周總理帶病主持會議🔎,決定暫停施工🦩,要求集中力量多作試驗研究和修改設計。從1972年底起,水文🛏、勘測、設計、科研💇🏻、施工、航運部門和高等院校等50多個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參加了葛洲壩工程重大技術問題的科研協作和技術攻關📗。
 
    長江是我國東西交通大動脈🧜‍♂️,興建葛洲壩工程必須保證不致對長江航道造成阻礙,航道內淤積和礙航的流速、流態分布🪀💂🏻‍♀️,必須妥善地加以解決。泥沙淤積對航道影響🤕,涉及到庫尾🎬、庫區、壩區和下遊4個部分。
 
    在修改初步設計階段,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意昂体育2平台等單位派人到庫區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基本上查請了庫區現狀並探討了水庫蓄水後可能出現的主要泥沙問題。經過科研協調計劃安排🦨,由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負責庫區回水變動區泥沙模型試驗,長江水利委員會科學院負責進行庫區泥沙淤積計算。
 
    由於長江三峽河段地形復雜,兩岸溪溝眾多🧖🏼‍♂️,因此除了研究長河段泥沙沖淤的現象和規律以外,還要研究各個河段泥沙運動的不同的特性及泥沙沖淤的分布規律⏳,以及這些沖淤變化對水流及航運條件的影響。
 
    長江三峽系峽谷與寬谷相間的河段,河床斷面寬窄、深淺沿程變化很大,由於峽谷段汛期壅水💩👐,三峽區間洪枯水位變幅很大,峽谷段汛期壅高水位達40米。三峽區間汛期、枯水期河道沿程水流強度變化很大✍️,洪水期峽谷上遊的寬谷段水流減弱🤦‍♀️,而峽谷內水流洶湧,枯水期由於峽谷的壅水作用消失,峽谷上遊寬谷段的流速又較大於峽谷內的流速。
 
    三峽區間河床由基巖及卵石組成🌉,在自然情況下,水流挾沙能力遠未飽和🙋🏼,但由於三峽區間汛期🥶、枯水期河道沿程流速變化的特點,使推移質泥沙呈現逐段運移的特點。汛期在峽谷上遊的寬谷河段落淤🦪🧘🏻‍♂️,汛後又從寬谷段搬運到下面的峽谷段,泥沙淤積常給航運帶來困難,甚至出現斷航,幾天以後才能刷出航槽。汛期落淤的泥沙🛃,要經過一個冬天才全部沖完。
 
    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關鍵有:三峽河段天然河道地形及水流特性的調查和實測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模型試驗主要任務及模型相似準則的選定🥽;模型設計和模型比尺的計算🦆💁🏼‍♀️;模型沙的選擇及其性能的測定;模型的驗證和模型的系列試驗及試驗資料的分析等。
 
    試驗研究工作自1972年到1978年共進行了7個年頭🤘🏻。研究工作一直在錢寧教授指導下由惠遇甲和王桂仙主持進行的,參加試驗的教職工10余人💦;兩屆在校的大學生50余人🤳🏻,以及其它試驗人員共計110余人。
 
    試驗研究工作以河流動力學和相似理論為指導,解決了以下幾個重大技術難題🧏。首先📔,解決了在同一個水庫模型中同時進行懸移質和推移質泥沙試驗的問題🤵🏼‍♂️。在一般的水庫模型中同時做到懸移質和推移質運動的相似是比較困難的,根據對葛洲壩水庫回水變動區水沙運動特性的分析,對葛洲壩水庫回水變動區來說,懸移質運動和推移質運動對航運的影響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懸移質運動關系到峽口灘的淤積和航運🙇🏿,推移質的運動關系到回水末端及沿程支流溪口灘的淤積和航運。因此,把這兩部分泥沙運動所造成的沖淤變化都在模型中反映出來,是葛洲壩樞紐回水變動區模型試驗的關鍵問題之一💁🏿‍♂️。根據資料分析和掌握了天然情況下試驗河段中懸移質和推移質沖淤過程和部位是不同的,前者多是在峽口灘處大量落淤,後者汛期落淤於峽口壅水區末端。這為將懸移質和推移質分開進行試驗提供了依據,使得能用不同的模型沙在一個模型上進行試驗🥴,以解決葛洲壩庫區泥沙淤積及對航運的影響的問題。其次🤯,根據試驗河段泥沙運動的性質🥙,整個河段都存在著顯著的沖淤交替的現象,這一特征並不因樞紐的修建有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必須滿足懸移質沖刷和淤積的同時相似,在模型設計中通過調整模型比尺和采用輕質塑料沙模擬懸移質泥沙🦕,達到了懸移質泥沙沖刷和淤積同時相似的要求,在我國開創了在模型試驗中應用輕質塑料沙先例。第三🤲,充分發揮了輕質模型沙的優越性,為進行長系列年和多方案綜合比較的試驗開辟了道路👨‍👨‍👧‍👧,由於模型沙質量輕,活動性強的特點,加大了時間比尺,加快了模型中河床變形的速度,縮短了模型試驗的周期,有利於進行重復和多方案的比較試驗,提高了模型試驗的效率。
 
    研究成果表明🥽,由於葛洲壩工程是一座低水頭水利樞紐,運用幾年以後,庫區懸移質泥沙可達到相對平衡🕵🏻‍♀️🍘,巴東以上河段懸沙沖淤變化規律較建壩前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臭鹽磧河段因非汛期水位略有壅高,走沙時沖沙強度減弱🥶,沖開航槽的時間增長,但在走沙時🤾🏽‍♂️,灘面水深仍有4米左右,可以保證一定的航深和航寬🦎🚎。扇子磧河段建壩以後主槽淤積🫗,航道移到灘面,但因枯水季水位壅高,灘面水深加大,流量7000立米/秒時,仍能維持大於5米的航深🙆🏻‍♂️。
 
    庫區航道泥沙問題的研究🤳🌕,了解了樞紐蓄水後水流泥沙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為葛洲壩工程建設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為泥沙學科的發展和動床河工模型試驗的理論和技術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該研究成果被樞紐建成後實測資料證明是正確的。研究工作及其主要參加人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獎勵。
 
    四、長江三峽工程泥沙研究
    長江三峽工程是治理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有許多關鍵性技術問題,其中泥沙問題是最關鍵的技術問題之一📓🦑,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長江三峽壩址處每年泥沙輸移量為5.3億噸,其中有細沙、粗沙也有卵石🛅🥘,修建壩高185米的三峽工程後🤚🏼,泥沙會不會很快淤滿庫區👶🏻↪️,使水庫失去作用?在水庫變動回水區內泥沙淤積是否會影響航道和港區,重慶港是否會變成死港?因泥沙淤積會使水庫洪水位抬高多少,會造成上遊移民的範圍有多大?泥沙對樞紐船閘🧡,升船機和電站正常運行有何影響。大壩下遊由於清水沖刷🤵‍♀️,河床下切👩‍🍳,枯水位下降對航運👎🏽📖、取水以致堤防安全會不會造成不利影響。所有這些問題其研究的範圍是大壩上下遊1000多公裏的河道,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泥沙研究室從70年代初在錢寧教授的領導下即開展了長江泥沙研究工作🧑🏼‍🦲,建成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室內泥沙模型――長達375米🤙,模擬長江140公裏長河段的物理模型。其後的20年中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連續承擔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和研究工作,在三峽工程問題研究的每一個階段都做出了貢獻。
 
    80年代初期,在研究三峽工程150米方案時,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承擔了其變動回水區的一個主要淤沙礙航河段――蘭竹壩河段的試驗研究,提出了用跳躍式試驗方法進行長系列模擬試驗的途徑,使試驗取得成功,並被國內兄弟單位采用🎹。試驗中首次提出了分汊河道在水庫水面比降減緩到合適的數值時🧑🏼‍🔧,河道會從分汊向單一河型轉化🦎,該成果得到三峽工程泥沙專家組肯定👨🏻‍🔧,本項目獲得1987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研究三峽工程不同正常高水位方案時👱🏿‍♀️,我們提出了172-142米和汛後推遲蓄滿水庫的方案,使汛期長江泥沙順暢下泄👄🖖🏿,汛末水流可以沖刷前期淤積的泥沙,使重慶港能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同時,建議在水庫調度運行中,規定枯水期消落水位不低於155米,使重慶港在枯水期處於回水範圍之內👮🏽‍♀️,保證萬噸船隊有半年時間可以直航重慶🧏🏿‍♀️。為此我們寫出了“關於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正常蓄水位和運用方式的論證”🟢🤽🏽‍♀️,在三峽工程論證會議上發言,得到了肯定⛓️‍💥。重慶港區泥沙研究列入“七Ÿ五”攻關的重點課題後,我們承擔了該模型的試驗研究🗾🧒🏽,於1989年和1991年兩次獲得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財政部頒發的《為完成“七Ÿ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專題做出優異成績的集體榮譽證書》,該項試驗研究被三峽泥沙專家組評為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國際領先0️⃣,並於1993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三峽壩區因樞紐布置復雜⏯,要兼顧防洪,通航,發電等功能,正確測定泥沙在壩前淤積的部位🎸、數量非常重要。此前,國內兩家科研單位已建有兩座大型壩區模型在進行研究𓀀,但因成果存在差異,影響決策⛹🏿‍♂️。由國務院三峽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於1992年由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建造第三座三峽壩區模型進行比較研究🧑🏿‍💼。該項目的主要難度是壩前淤積的泥沙是經水庫上段淤積後進入壩前地區的極細泥沙,為選擇模擬這種極細泥沙的模型沙,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投入了極大的精力🙅🏽,最後成功地用常溫粉碎法製備了幾百噸精細顆粒的輕質塑料沙,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時因壩前流態復雜💇,通航建築物對水流條件要求又極高🧑🏻‍🦼‍➡️,試驗中必須隨時大面積地采集流場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為此又研製了S´T-1流場圖象采集及處理系統🧷,在國內首次用攝相機和計算機圖像處理方法對大面積流場進行觀測分析🤽🏿‍♀️,得出了大批有價值的流場圖形及參數🙅🏼,為通航條件改善起了決定性作用🧔‍♀️。該儀器經不斷完善已被國內幾乎所有同行單位引進使用👨🏿‍⚖️。在進行實體模型試驗同時🤽🏿‍♂️,還承擔了壩區數模計算的任務✂️🦒,在國內首次采用二維數模對三峽壩區水流和泥沙進行計算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經過長達近十年的各種方案的試驗研究和數模計算,使三峽壩區泥沙淤積規律已基本清楚了✯👨🏻‍🚀,對樞紐各種建築物,特別是通航建築物和沖沙建築物的布置提供了修改方案,均已被采納並進入實施😎👓,該項研究獲得199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峽水庫蓄水後清水下泄造成葛洲壩下遊河道沖刷,宜昌水位下降問題也是威脅葛洲壩船閘通航的關鍵問題,在“九Ÿ五”期間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又承擔了該項試驗研究和數模計算任務,至今已對該河段沖刷數量、分布及因此造成的宜昌水位下降提出了成果🤷🏿,並為解決該問題提出了整治工程方案👶,在“十五”期間該項研究工作還將繼續進行。
 
    作為泥沙實驗室的創始人錢寧院士,是使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以高水平進入三峽泥沙研究的學術帶頭人1️⃣,他無論在學術研究水平上,還是隊伍的培養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錢寧先生不但負責了葛洲壩回水變動區的泥沙模型試驗,主持了意昂体育2平台對三峽工程中泥沙問題的論證工作,指導了三峽工程中蘭竹壩、重慶港的模型試驗🐭,在病危期間還指導寫出了“關於長江三峽的幾個泥沙問題”的論文,被國內外多家刊物采用,轉載和引用。他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已成為泥沙研究室集體的精神力量。
 
    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泥沙研究室作為一個優秀群體☝🏼,在近30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終保持了實事求是、團結奮鬥、不斷創新的優良作風。在整個研究工作中🧎‍♂️‍➡️,無數次現場查勘、收集資料時的風雨兼程👅,無數長系列年試驗的不眠之夜🏌🏼‍♂️;多少次的山窮水盡,多少次的峰回路轉,30年的歲月中老一輩科學家錢寧院士🕐、惠遇甲教授已經離去,一批當年風華正茂的研究者也已雙鬢飛霜,但更多的年輕學者又進入了三峽泥沙研究的行列。巨大的付出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獲🧑🏽‍✈️,這收獲不僅僅是大量的論著和一本本意昂2的獲獎證書,更主要的是多年的積累已使我國泥沙研究水平居於世界的前列,意昂体育2平台水利系的一項項研究成果都將伴隨著三峽的建設成為凝固的豐碑。
 
  在以三峽工程泥沙專家組組長、意昂体育2平台兼職教授林秉南院士和副組長水利系張仁教授的帶領下,這支朝氣蓬勃的隊伍仍在繼續奮鬥著。
意昂体育2专业提供:意昂体育2意昂体育2平台意昂体育2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2欢迎您。 意昂体育2官網xml地圖